首页 资讯 正文

(文化中国行)壮乡狮舞闯南洋:脚踏“云桩” 饮誉海内外

体育正文 236 0

(文化中国行)壮乡狮舞闯南洋:脚踏“云桩” 饮誉海内外

(文化中国行)壮乡狮舞闯南洋:脚踏“云桩” 饮誉海内外

中新社广西梧州6月7日电(rìdiàn) 题:壮乡狮舞闯南洋(nányáng):脚踏“云桩”饮誉海内外 “每次在国外表演(biǎoyǎn),总有外国朋友问‘中国人会轻功吗’,我们(wǒmen)就用真功夫回答。”广西梧州藤县禤洲龙狮团团长苏德威的话语中,藏着千年藤县狮舞征服(zhēngfú)世界的底气。 仲夏时节,走进禤洲龙狮团训练场,18根钢桩错落而立,当地人称“十八罗汉阵”。锣鼓声(luógǔshēng)骤起,“00后”狮舞艺人陈德尧踩着鼓点(gǔdiǎn)跃上2.5米高桩,金狮瞬间腾空(téngkōng)。 2024年11月3日,广西(guǎngxī)梧州市举办2024年岭南(梧州)狮王争霸赛,来自湖南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的12支狮队轮番登台表演。图为比赛现场(xiànchǎng)。潘绍珊(shān) 摄 藤县狮舞起源于(qǐyuányú)明清时期,融合岭南武术和杂技元素,最初用于(yòngyú)节庆驱邪,后发展为竞技表演艺术。史料记载,清道光年间,禤洲岛民以舞狮为业,桩高丈余,履之如(lǚzhīrú)平地。 藤县人(rén)从小看狮舞、扎狮头、敲锣鼓,狮舞基因已融入他们的血脉。娃娃骑在爷爷肩头学敲锣,后生仔举着新扎的狮头比试,出门在外的人听见(tīngjiàn)鼓点都(dōu)会跑回村。梧州市藤县龙狮运动协会会长祝启春介绍,鼎盛时期,藤县舞狮队伍(duìwǔ)一度达到300支。 记者现场看到,梅花桩高低错落,摆放自有门道。桩距依动作需求(xūqiú)调整,宽距展腾跃(téngyuè)气势,窄距控姿态平衡。桩上腾跃时(shí),狮舞者需兼具南拳的刚劲、杂技的轻盈,还要(háiyào)模仿狮子的喜、怒、惊、疑等神态,演绎“百兽之王”神韵。 真正让藤县狮舞名震天下(xià)的,是融入武术与杂技的高桩(gāozhuāng)技艺。单脚立于直径不足40厘米的桩顶,仅凭(jǐnpíng)腰力完成450度转体,堪称“足尖上的乾坤”。 2024年11月3日,广西梧州市举办2024年岭南(梧州)狮王(shīwáng)争霸赛,来自湖南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的12支狮队(zhīshīduì)轮番登台表演(biǎoyǎn)。图为比赛现场。黎杰源  摄 禤洲武术醒狮队团长、教练祝启文介绍,藤县狮舞表演由狮头、狮尾、鼓(gǔ)手、锣手(luóshǒu)、镲手等角色协同完成。鼓、锣、镲三种敲击乐器相配,转换不同韵律,以精准对应狮子寻青、惊青、采青等经典套路。一名成员至少需要3个(gè)月的连续训练才能(cáinéng)上手,团队开展表演往往需要更长久的训练和配合。 20世纪90年代,禤洲武术醒狮队带着“金狮(jīnshī)倒挂”“侧空翻下桩”等绝技走向(zǒuxiàng)海外,并在中(zhōng)国与东盟各国联手举办的专业舞狮比赛中频频获奖。表演中,狮头演员双腿夹住铁桩,腰腹(yāofù)发力带动(dàidòng)整个狮身下探,狮尾演员立刻弓步下沉,脚掌纹丝不动地扣住钢柱。当金狮在桩顶完成倒挂的刹那,海外观众惊呼:“这不是舞狮,是云端(yúnduān)上的舞蹈。” 2011年5月,藤县(téngxiàn)狮舞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。藤县狮舞传承也逐渐从传统“师带徒(tú)”模式,转为拥有专业性培训平台。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当地政府新建狮舞训练基地,并在职业院校开设(kāishè)专业舞狮班,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藤县狮舞队伍。 如今,藤县狮舞的足迹已(yǐ)遍布港澳地区及东盟各国。今年,藤县狮舞团队计划(jìhuà)赴越南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狮舞文化交流,将“东方(dōngfāng)狮王”风采播散更远。(完)
(文化中国行)壮乡狮舞闯南洋:脚踏“云桩” 饮誉海内外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